close
昨天才問的問題,今天就得到解答了

答案就在賴聲川的創意學

創意的學習可分為兩種,一種是智慧,一種是方法。所謂智慧,是要從生活中學習,而方法,則是有特定的功夫要練,在特定的領域中修習,譬如說藝術的領域。

在我們的教育養成過程中,注重的是方法的學習,也就是所謂左邊的學習。智慧的學習,則要靠右邊的學習,也就是自己的觀察與體悟。(賴聲川說他會去旅行,這點很合我意,記下來參考。)

創作,可分為「創」與「作」。創,就是智慧。作,就是方法。

方法我都知道,我缺少的是智慧。沒有生活,就沒有智慧。沒有智慧,就算我的技術(英語能力)再好,也翻不出好東西。沒有智慧,鋼琴師的技巧再純熟,也沒有「音樂」。

原來,忘記生活,會使人失去創意。

原來,罪魁禍首就是我自己,先前的朝九晚五外加兼差又教書,忘了生活,難怪越來越覺得文思枯竭。


再仔細想想,就翻譯的領域而言,一般都以為翻譯就是「作」,學生上口筆譯課的目的,就是希望習得一技之長。這無可厚非。但是,如果只把翻譯當成一種「作」,那跟製造業的「做工」有什麼兩樣?

翻譯中的「創」應與「作」並重,譯者除了要有基本的語言能力與轉換能力之外,也應具備「生活」的能力與「創意」。

有創意,才能掙脫原文的束縛,在譯者的腦海中,營造一個與原作者同樣的景象,用不同的語言,將同樣的意圖表達出來,才是真正的「in other words」。

我找到答案了。


ps. In Other Words 為翻譯入門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