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個月前曾經說要寫一篇關於英文履歷自傳的寫法,一直擱著沒動,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討論用「字數」作為譯費計算方式的不恰當性與普遍性,才又想到以前唸書時兼差幫不少有意申請MBA的學生翻自傳履歷和讀書計畫時,曾經碰到的問題。

前文中曾提到,奧客的判斷標準之一,就是那種說他自己英文也很好,只是沒時間翻的人。其實也不一定,就當年我碰到那些想申請MBA的人來說,有許多人是真的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好好準備,只好花錢請同樣是商學院畢業,比較了解學校需求的我幫忙翻譯。

問題來了,中文自傳通常會這樣開頭:

「我叫***,家庭和樂,我家住台東,下面有*個弟弟......」

然後就落落長拉個兩三頁敘述個人的豐功偉業。尤其是要申請MBA的學生,在學經歷往往相當輝煌,不是這個社團的社長就是那個企業經營大賽的贏家。

但是,會來光顧本小站的人大概都知道。翻譯不僅是詞與句的兌換,更是文意的傳達,文化的使者。英文履歷其實很簡單,就是把個人的學經歷按照類別或年代做條列式的整理。自傳呢,就是按照雇主開出來的條件,簡單寫一封Application Letter,簡述自己有哪些長才,最好不要超過一頁。

大學剛畢業那年,奉父母之命去哈佛修暑期學分,誤打誤撞變成跟一堆日籍韓籍拉丁美洲籍的準MBA們同班,遠從芬蘭(你沒看錯,就是芬蘭)請來的老師出的第一份功課,就是要我們編修自己的英文履歷。沒想到寫履歷也是一門學問。

參考書:Harty, Kevin J., 1999, Strategies for Business and Technical Writing, 4th Edition, Allyn and Bacon, Boston 

很簡單吧?其實要領就那麼幾個:

一、從雇主(讀者)的角度出發,只列出對雇主實用的資訊。

二、強調與工作相關的能力,例如擔任學歷、實習或教學經驗。

三、版面編排:標題、字體大小、段落編排等細節都要注意。

範例:

Name:
Email:
Mobile Phone Number:

Educatio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A, University of *****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MA, UNiversity of ****

Career Related Experiences
   Lab Instructor and Teaching Assistant, 1990-1991

Scholarships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tate Science and Research Award $2000/year



從履歷和應徵信可看出一個人的邏輯思考能力。不可不慎。

後記:中英履歷的寫法差異,其實也反應出文化上的差距。我的第一份工作在10分鐘的電話訪談後就被通知錄取(外商)。第二份工作(公家)在上班當天被要求寫一份長達數頁的制式表格,從就讀的高中到我全家人的姓名生日職業都必須鉅細靡遺的填寫,面試時從我結婚多久到以後寶寶誰帶都問得一清二楚,難怪中文履歷的開頭常常都是「我的家庭和樂.......」。

後繼二:不要笑。真的有客戶拿著「我爸媽離婚我媽媽有憂鬱症為了照顧她我大四休學研究所沒考好」的中文自傳來叫我翻譯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