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設計與翻譯之間的相似性是說也說不完的。

一年多前做過一場設計口譯,談的是設計的「哲學」。講者提到設計的「質」勝於「形」。形只是外在的顯現,內在若沒有東西,那麼形只是個空殼。

以前在練逐步口譯的時候,一開始總以為花心思把講者的話一句不漏地記下來,然後看著自己的筆記,原封不動地用中文照翻,就是好的翻譯。於是我的翻譯總是冷冰冰的,因為心思都放在「翻譯」上了。

後來發現,專心去聽講者的談話,抽絲剝繭,整理出他的邏輯,用心去感受,比把時間花在努力做筆記上,更能把逐口做好,更能激起觀眾的共鳴。

幾個月前參加一個設計工作營。閒暇時,講者問我,為什麼看板上的圖案設計要用花卉。我說,這在我們的文化裡面代表喜氣,象徵美麗。他說,可是那個圖案只是漂亮而已,沒有實質的意義。

我愣住了。設計不就是要做出一些美美的東西,「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層次」嗎?不是。原來在設計師的眼裡,設計蘊含了許多比膚淺的美麗更多、更深、更廣的東西。

同樣的,如果翻譯只是在傳遞文字的表面訊息,對文字背後更深一層的意涵沒有體會,又怎麼能真實的表達出原作者的精神?

也許就是這樣不斷學習、體會、深入了解的過程,讓翻譯這門學問更加迷人,吸引無數英雄(美人)競折腰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