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翻譯時常會遇到鬼打牆或頭腦打結的情況,明明很簡單的句子翻不出來,或是每個字都看得懂,卻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,或是想到好多種排列組合的方法,不知道哪種最能表現原文的意境,想到後來頭都昏了。

 

有時候,過幾天再看或睡個覺起來,原本看不懂的東西又看懂了,原本失去的又「得到」了。可是翻文件通常一兩天內就要交稿,哪有那美國時間慢慢孵蛋,眼看交稿在即抓破頭卻想不出來,真的很痛苦。

 

這兩天就接連碰到幾個例子:

 

   1.     有篇文章在講中國的外匯存底,這季增加多少,總額到達多少,講中國與全球貿易和景氣的關係,最後丟下一句:our focus on the bottom billion is the solution

 

看到bottom我直接想到bottom line,有top linebottom line,有好幾個billion時所以有最下面的那個billion……最下面那個billion到底又是哪個?拿到稿子前兩天都苦思不得其解。

 

開始翻譯後,翻到這一段,手敲著敲著,我突然靈光一閃,原來是在講中國要靠內需帶動,bottom billion指的是廣大的十億人口。

 

最近有看到一些討論人民幣匯率的文章,在講中國希望從出口依賴轉為內需帶動。前幾天因為在看美元匯率有看到相關的報導,馬上就派上用場。還好有想出來,鬆一口氣。

 

   2.       From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, the glance at the Chinese markets in the morning has almost surpa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look across the pond in the afternoon by now.

 

第一次看到時,以為那個「pond」是什麼我不知道的片語,想老半天想不出來。第二次看到時,發現我如果不知道「pond」是什麼,也不知道作者下午到底看什麼。早盤看中國,午盤應該是看……美國吧?所以那「pond」指的應該是大西洋?

 

很合理的推論吧?可是我在翻時卻絞盡腦汁怎樣都想不出來,還上網發問,好在有網友馬上看出來,說這就是在比較中國和美國股市對歐洲看盤者的重要性。真是太厲害了!可以說是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嗎?

 

結論是翻譯碰到鬼打牆,怎樣都想不出來時,有幾個辦法1.請教其他人,可以是譯友或是該領域的專家,也可以是坐在旁邊無辜地看電視,卻被叫來幫忙想辦法的老工(但通常他還在啊我就已經想出來了);2.找相關的文章或新聞,從背景知識找靈感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