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語感有一部份是天生的,有一部份是後天磨練出來的。沒有人比譯者的語感更敏銳,原因就是這可是我們吃飯的傢伙。

不過,這磨練的過程當中,譯者可是有滿腹的辛酸啊!

怎麼說呢?

一般人看到文字不通順,不知所云的文章,頂多罵個兩句,說這作者中文不好。聽到言不及義,不知所云的講者,頂多呼呼大睡,流個口水。

譯者可就沒有這種怠慢的權力。拿人家的錢就得辦事,講者口齒再不清,口音再奇怪,我們也得硬著頭皮口譯,聽者才不會一頭霧水。作者文筆再差,邏輯再不通,我們還是得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條光明大道,讓讀者有路可走。

我有個客戶經常叫我翻產業報告,執筆者不固定,有的人寫得很流暢,有的人的文章翻起來讓人想拔頭髮。自從開始固定接他們的案子之後,我漸漸培養出對「非英文母語者」和「數學、統計學、選擇權強者」的敏銳嗅覺。只要瞄個幾眼,就知道,這禮拜又要慘了,又是非英文母語者或數學強者寫的報告,我的腦細胞又要多死幾百萬顆了。

非母語者寫的文字,常見的特徵和中式英文很像,就是much talk about nothing,每個字都看得懂,卻不知道他到底在講什麼,「讀你千遍也不厭倦」看到我都快睡著了,還是不知所以然。

另外一點很常見的,就是句子繞來繞去,因果關係寫不清楚,繞到最後誰是因誰是果已經完全模糊,我還得幫他抽絲剝繭,釐出頭緒來。

至於統計學和選擇權強者寫的文字,常見的特徵就是「一切盡在不言中」,「以為你都知道」~

譬如,控制變數就只寫個「other controls」,也沒有前因後果,還好我知道有控制變數這個東西。片語「in turn」亂用,美元匯率和商品價格的因果關係寫不清楚,害我看得一頭霧水,查到很火大。

有一次最慘,剛好是在講選擇權的操作,這個議題就已經夠難了,一看作者大名,糟糕,印度人。這下子好了,數學強者、非英文母語一起來。果然,文中可以省略的地方都省了,不該省略的地方也省了,連英文網站都找不到那些用字……最後,只好硬著頭皮直譯。

那次交稿之後,我問客戶說:請問這些文件是要給誰看?
客戶說:他們銀行內部的人。
我說:那好,沒關係,我們兩個都看不懂無所謂,業界的人士應該都知道在講什麼。

這也是翻專業領域的東西最麻煩的一點,作者都很清楚自己在講什麼,讀者也很清楚作者在講什麼,可是小譯者我一點也不清楚啊!

唉,所以,即使培養出這樣的語感,好像也沒有什麼用,總不能看一看之後跟客戶說,「抱歉,這禮拜是印度數學之神寫的報告,我不翻」吧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circle 的頭像
    locircle

    翻譯小工的敲鍵盤日記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