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Kathyla.traducteuse 都在講學位與翻譯。那小工也來野人獻曝一下好了。

 

先聲明,本文為個人意見。

 

小工早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做翻譯,先從字幕開始,然後開始翻書,接了不少留學文件翻譯,其中又以商學院的自傳最多(因為申請MBA要寫一堆又臭又長的essay),然後才去念譯研所的。

 

所以我是實作唸書實作,這樣的經驗應該還有一點參考價值吧?

 

其實小工當年在逛教育展時,目標並不是翻譯,只是大學沒唸成外文系,只有去交換學生的時候念了一點文學,想多接觸一點自己想念的東西,回來好認命地回到金融界打卡。基本上,我大學念的科系就夠我找工作了,所以我並沒有把研究所當成職業訓練所,只想念點自己有興趣的東西。

 

因此我挑學校的標準,可能就跟一般立志當翻譯的學生不一樣。第一,不要在台北,我才能玩。第二,要兩年,才夠我玩。第三,歐洲好像比美國好玩。

 

當年的如意算盤是,我也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翻譯,先念念看,起碼把英文練好,多體驗人生,看看這個世界。也許是之前有過翻譯的經驗,所以譯研所的課業,對我來說不會很重,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 

譬如在沒有老媽管的情況下,這輩子第一次看電視看到爽,吃垃圾食物吃到爽。譬如學校就在市中心,可以盡情地看電影、看表演、去健行、搭老人巴去旅遊、跟室友學做蛋糕、去市立圖書館借小說,去外系聽課、去學校圖書館看期刊、看原產於英國的八卦雜誌、去健身房運動、鎮日閒晃,放假去歐洲玩,一整個就是任我玩兩年,大學沒玩到的我終於都玩到了。

 

每次放假回台灣,就會被老爸念念念,他太清楚我拿著他的錢去國外幹嘛了。

 

念譯研所的好處,就是不管怎麼玩,反正只要跟英文有關係,都可以硬坳說我是在唸書。而且翻譯最需要的就是雜七雜八的知識,所以怎麼扯都有理。

 

這些是校外的「訓練」。至於校內的部分,學校也有教我一些事情,譬如碰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解決,怎麼從理論中尋找實踐之道,怎麼歸納翻譯經常碰到的問題,找出一套大致適用的法則。遇到不了解的領域,要怎麼去查資料,怎麼用資料。另外也學會怎麼挑剔自己的譯文,從別人(同學)的眼中去看自己的翻譯。

 

去唸書之前做翻譯,就是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,自己做得好不好也不知道,案子來了就一直做,碰到問題就自己想辦法。去唸書之後有十幾個同學幫忙挑毛病,相互切磋,相互觀摩,從彼此身上學到的往往比學校教的更多。

 

譯研所不是職業訓練所。譯研所是研究所,所謂研究所,就是教你怎麼做研究,怎麼做更深一層思考的地方(在此針對英國的碩士學位),不是說唸完研究所,就有一張保障飯票。念譯研所也不是一直做練習一直寫功課的訓練中心,也不代表念了譯研所,翻譯能力就一定好,重點還是在於到底有沒有學會從翻譯中思考與歸納的能力?

 

念譯研所的兩年,讓小工有很充裕的時間接觸各種不同的知識,認識來自各國的人,充分暴露在全球化的影響下。畢竟翻譯會碰到各種雜七雜八的知識,懂得越多,越能駕輕就熟。就像翻小說,也需要了解當地文化的人情世故,了解人的心理一樣。(譬如之前提過的sandwich run,就是我忘了英國人一兩點才吃午餐,而且還是吃三明治)

 

誠然,有學校的訓練,新手可以比較快上手,拿個學位,就像拿到門票一樣,可是那只是大門口的門票,接下來還是要通過「試譯」和市場的考驗。

 

做翻譯到底需不需要學位?上次聚會碰到很多日文譯者,很多也都是日文系畢業,也沒有翻譯學位,有些甚至不是語文科系出身,有念心理學,還有念園藝的勒!

 

小工在工作上遇過的全職口譯和編譯,除了我,都沒有譯研所的學位,有的是外文所畢業,有的是跟工作領域有相關的科系畢業,或是有相關的工作經驗。當然,兼具專業背景和翻譯學位的求職者,老闆會更喜歡,但是,到頭來,我還是得跟很多沒有譯研所學位的人競爭。

 

所以,與其說做翻譯需不需要學位,不如說,你的核心優勢在哪裡?

 

(本文只針對筆譯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