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陣子寫過讓譯者翻桌的一句話,幾位譯者朋友提到另外一句我沒有列出來的話,叫做「我也想做翻譯。」我覺得這句話已經不是翻桌的程度而已,是翻臉。只是我想了一陣子,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麼我們聽到這句話會這麼生氣?我不也曾問過別人這個問題嗎?

 

去年底我跟著老工去史丹福大學修課。有一次上課,有個從事影帶剪輯工作的同學說,有人問他要怎麼進入影帶剪輯這一行,說很有興趣。

 

同學先是一怒,覺得這傢伙真傲慢,你以為影帶剪輯只要剪剪貼貼就好了嗎?(小工曰:不是拿隻剪刀就可以了嗎?)然後又自我反省:這樣的反應,是不是也是一種專業的傲慢?

 

當下大家都若有所思。

 

我們也都曾經是新人,也不是每個人都是語言科系或翻譯所科班出身。可是,為什麼,有那麼多譯者聽到有人來問想做翻譯的事情,都會想翻臉呢?

 

這是一種專業的傲慢嗎?

 

換句話說,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優秀,只有自己可以勝任翻譯的工作,所以其他學校/國家/科系/行業的人,一定做不來嗎?

 

我想了很久,到底為什麼?

 

答案是,與其說是覺得自己很優秀,不如說是入行多年後,看到自己的渺小。

 

當年在學校,是覺得自己很優秀。從來不用唸英文背單字,看小說如行雲流水,寫英文考卷睡到口水流滿紙,讓後面同學恨得牙癢癢,然後聯考英文多少分,托福多少分,IELTS多少分。

 

但是,上大學後,遇見外文系的朋友,才知道什麼叫做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即使當過小留學生,英文還是比不上土生土長的語言優等生,而且人家還會好幾種其他語言。

 

然後,開始工作後,認識許許多多的譯者朋友,發現每個人都好厲害,外文強,中文更強,專業學養豐富(水產/園藝/博物館/生物……),還有英日文雙刀組。

 

教了一陣子的書之後,發現有潛力做譯者的人,真的很多。中英文都強的人,真的滿街跑,難怪兼職的譯者那麼多,還好他們沒有通通都跑來做專職譯者。

 

也許就是競爭對手太多,所以台灣譯界的價碼整體而言是每下愈況(講學術一點就是要扣除通貨膨脹,講通俗一點就是追不上物價)。

 

看多了優秀的譯者之後,碰到有人說:「我會英文,也想做翻譯」,也就難怪譯者朋友們會想翻臉了。大家都會英文,你英文是有多好?好到可以做翻譯? 

 

在這一行越久,越覺得語言能力只是最基本的門檻,考試只能證明一小部分。一踏進譯界,馬上就發現自己的語言能力多麼不足,有好多的生字不懂,好多的俗語不懂,好多的背景知識,不管是文化、產業、領域,通通都不懂,都要學習,有好多關卡要克服。只是,會來問這句話的,往往連語言能力這個最基本的門檻都達不到就就來問,難怪譯者們會想翻臉。

 

(加入譯者圈之後,發現人間處處是溫情,譯者們多是溫馴善良的羊族,竟然有一句話可以讓這麼多譯者都火大,是有原因的!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circ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6) 人氣()